近日,由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伍新春教授主持,史洪彬、李國紅、劉暢主要參與的“通過共情陪伴提升兒童心理健康和社會情感能力的實踐研究”獲得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共情陪伴”項目由伍新春教授聯合哈佛大學凱瑟琳·斯諾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周兢教授于2008年合作成立,經過13年理論和實踐研究,在兒童心理和社會能力發展理論模型、幼兒園及家庭環境下應用產品等方面取得相關成果,實現了人本主義理念在兒童教育實踐中的落地。
心理健康和社會情感能力是兒童發展的基石,能為其更好地參與社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社會責任等打下堅實的基礎。該項目提出共情陪伴這一概念,即成人通過共情的方式陪伴兒童成長,放下自身主觀參考框架,無條件接納兒童,傾聽兒童心聲,并有效回應兒童的內心需求。該項目還提出了有效共情,包括換位思考、感同身受、情緒回應、鼓勵期待四個層次,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出共情陪伴的“停、看、聽、說、做”五個步驟。
為幫助成人提升共情陪伴能力,幫助兒童有效主動學習,促進早期關鍵經驗的提升,“共情陪伴”項目強調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用產品,檢驗和提升研究成果的同時,提升社會效益。
該項目研發了針對幼兒園場景的“幼兒心理健康和社會情感能力”主題活動課程軟件,覆蓋全國3000多家幼兒園的孩子和家庭。
開展兒童心智成長指導師,有超過3000家長和兒童教育工作者參與了相關培訓,系統提升了其兒童心理學知識和共情陪伴理念,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指導兒童的能力,為給兒童健康成長營造共情氛圍。
項目組還開發了共情陪伴兒童心智成長系列繪本,通過具體的場景幫助孩子學習如何提升自信心、自控力、情緒管理、同伴交往等能力,手把手教家長在具體的場景下應該如何共情回應孩子,并配以適用家長線上學習的共情理念及兒童心理學課程,為家長改進育兒理念和落地科學教育方法提供工具支持。自2021年4月該系列繪本推出以來,已有近十萬家庭因此而受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