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更高水平的金融開放正在為資管領域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為了滿足國內居民對于金融資產配置全球化的需要,以及國際投資人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我國在推進QFII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DII (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港股通、債券通等創新基礎上,近期還推出了“跨境理財通”,進一步拓寬了理財客戶雙向投資的通道。
這些金融開放創新對外資資管機構來說,也意味著全新的機遇。施羅德投資集團在此分享了對行業動向及未來市場的看法。
作為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資管機構,從1994年在上海設立代表處至今,施羅德投資集團(“施羅德”)在中國已深耕27年。而彼時的中國設立股票交易所不過3年,資本市場建立剛剛邁出第一步。短短27年,中國已建立起越發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兩市市值達77萬億元,居全球第二。
這家歷史逾200年的國際資管集團見證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亦在不斷開放、發展的中國市場捕捉機遇。 施羅德較早前已向中國證監會遞交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設立申請。據悉,此舉是繼集團于2017年首次獲得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牌照及2020年獲得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牌照后,再次進軍中國內地資管市場的重要舉措。
施羅德亞太區銷售總監曹綺琪(Amy Cho)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指出,施羅德關注到,近兩年,中國的公募基金市場和銀行理財市場保持著年平均26%和8%的快速增長,已成為20萬億元和26萬億元規模的龐大市場,也是中國泛資產管理行內中規模最大,投資者覆蓋面最為廣闊的兩個市場。施羅德看好中國公募與銀行理財市場機遇,故將其全球投資專識與本地合作伙伴的財富管理經驗結合起來,為更廣泛的中國本地投資者提供投資海外市場的機會。
此外,曹綺琪還在采訪中透露,集團亦看好跨境理財通與碳中和、碳達峰目標下的ESG投資機遇。
積極布局跨境理財通
2021年10月,市場期待已久的跨境理財通正式開閘,截至2021年10月18日,兩地共39家銀行獲得首批試點資格,當中共有19家香港銀行可開展南向通業務。從市場反饋來看,跨境理財通成為眾多外資銀行與資管機構看好的重要機遇。
曹綺琪指出,從人口角度來看,大灣區人口超過7000萬,是香港的10倍,相比一些歐洲國家更多;從經濟角度來看,2019年大灣區總GDP約1.6萬億美元,是中國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全國擁有千萬元人民幣資產的“高凈值家庭”,大灣區占逾五分之一。一旦大灣區投資者可以透過跨境理財通投資香港理財產品市場,將為有份參與的公司帶來龐大的商機。
她進一步表示,通過跨境理財通,兩地互購金融產品可以為兩地投資者帶來多元化投資選擇,并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施羅德持續看好內地金融發展前景,相信未來兩地將進一步共同發展與合作。從投資者角度而言,跨境理財通是能分散風險的投資工具。
施羅德目前在跨境理財通中為配合銀行服務新客戶群作準備,透過教育,令內地投資者更了解不同資產類別及離岸投資的特性以及風險。從目前內地投資者的反饋來看,他們對海外投資充滿熱誠,透過理財通,他們可以接觸到更多元化的投資產品,除了中國,可進一步投資亞洲、歐美地區,進行多元市場、多元資產的投資布局。
量化工具實現ESG投資與回報雙贏
隨著中國金融開放進程的加速,施羅德也在中國市場迎來了更多機遇。曹綺琪指出, 2019年中國個人金融資產已經超過了200萬億,但在中國居民的資產配置組合中,超配實物資產依舊存在,房地產配置比例達59%,金融資產占比僅為20%左右,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
因此,施羅德希望為投資者帶來差異化的投資策略,和更加多元化的供給,也希望為中國市場帶來更多國際投資經驗和實踐。
曹綺琪還具體指出,今年綠色低碳轉型成為中國市場焦點,ESG投資也成為市場熱點。施羅德于2020年已將ESG因素完全融入公司管理的所有投資的決策過程中,這意味著集團的基金經理及分析師將系統性地考慮ESG因素,將其作為投資分析的一部分。
而為了將ESG融入投資分析中,施羅德開發了名為“impactIQ” 的可持續投資工具平臺,其中包含了集團專有工具,例如“SustainEx”(該工具能夠量化評估每家企業對社會及環境的影響,有助剖析企業活動包括正面及負面的影響)、“碳風險值VAR”(該工具專注于企業利潤面臨的風險,而非純粹的環境影響成本)等,從而為投資者提供有關投資影響的重要信息。
曹綺琪表示,可持續投資與回報并非無法兼容;事實上,兩者也將越來越難以分開。ESG投資策略的融入,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識別更多優質和值得投資的企業,同時建立社會和環境的良性循環,這將長遠地影響我們的投資和社會的發展,并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機遇。
下一階段,施羅德將以內部開發的平臺為基礎,進一步理解投資所產生的影響,以及這些影響帶來的財務風險和機會。
建議投資者關注長線主題
而面對當前仍在持續的全球低利率、反復的疫情、經濟滯漲的風險等一系列挑戰和復雜環境,展望2022年,施羅德看好怎樣的投資機遇?
曹綺琪指出,施羅德預測全球經濟將于2022年邁入經濟擴張期。預期經濟將維持正增長,但增速將有所放緩。此外,在貨品需求持續強勁及供應鏈瓶頸仍未消除的情況下,預期通脹仍將持續升溫,從而為全球經濟帶來滯脹風險。
曹綺琪表示,預期2022年的全球企業盈利增長將有所放緩,但仍可望支撐大市,加上新冠疫情帶來的基數效應正逐步消退,投資者需管理對全球股市投資回報的期望。
與此同時,通脹及實際利率雙升夾擊或會令債券孳息率面臨上行壓力,因此,施羅德對政府債券仍然維持審慎的看法。而在債券孳息率上升的投資環境當中,股市的金融板塊將相對占優。
曹綺琪還指出,受原油價格影響,能源板塊估值仍然偏低,值得關注。此外,雖然化石能源早晚會被可再生能源取代,但就中期而言,溫室氣體排放無疑仍將是經濟活動的副產品。隨著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政治壓力與日俱增,碳市場中的“限額與交易”被視為減排的關鍵機制。由此可見,碳配額勢將因為愈趨迫切的政治壓力,以及具備有別于其他資產的分散風險優勢而受惠。
曹綺琪表示,已有越來越多投資者將目光轉移到新能源及生物科技行業。建議投資者留意一些長線的投資主題,如“創新轉型”、“城市及生活方式”及“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等,這些主題均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從而帶來長線的投資機遇。生活上各式各樣的轉變引發相關行業迅速發展,當中涉及的不止單一地區或行業,而是整個供應鏈的相關企業均有機會受惠,因而帶動主題投資策略應運而生。
堅持多元投資策略
建議加強海外投資
據悉,施羅德一直相信靈活配置的“多元投資解決方案” 具有巨大的價值,通過結合投資組合內的各種資產類別,幫助投資者分散風險,并有效地捕捉投資回報的空間。
曹綺琪表示,多元資產可分散風險,更擁有可觀的長期回報潛力。施羅德希望能夠為國內投資者創造出一條比較平滑、斜率為正的回報曲線。如果投資在單一資產,都會有風險集中的風險。從大類資產角度做分析,如果能夠有效運用股票、債券、大宗商品或其他大類資產之間不同的相關性,組建投資組合,中長期相信也可以創造出跟股票類似的回報,但這樣的大類資產投資組合,在動態資產配置的情況之下,它的波動率或最大回撤,可能比純股票配置更低。
此外,曹綺琪指出,多元資產不僅是看大類資產配置,也看地區化、區域性的風險分散效應。現在國內宏觀經濟情況相對于歐美地區的宏觀經濟情況處于不同的階段。國內經濟在平穩中緩步減緩,但亦有部份其他地區的經濟體目前是從復蘇進入到擴張階段,因此,鼓勵投資者現階段適度布局海外投資,在各地區進行分散配置,可以更好地分散風險。
最后,曹綺琪強調, 中國一直是施羅德全球戰略的重要部分,同時亦是關鍵的增長市場, 集團樂見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提速,并將持續作出大量投資,以使集團能持續發掘及把握國內市場的機會。
免責聲明:本文檔僅包含一般性資訊且僅供參考之用,并非意在提供金融資訊服務或構成出售或購買任何證券或金融產品的要約邀請或宣傳材料,亦非有關任何公司、證券或金融產品的投資意見或推薦建議。本文所載的意見或判斷可能會改變。本文的資料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對其完整性或準確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陳述或保證。本公司對直接或間接使用或依賴任何有關資料、預測、意見或其他資訊產生的損失概不負責。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