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逐本化妝品創始人劉倩菲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首次跨界分享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觀察與思考。這位從投行精英轉型美妝行業的創業者,結合自身在供應鏈管理、用戶需求洞察及品牌建設中的經驗,為汽車行業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一、新能源汽車市場:從“政策驅動”到“用戶價值驅動”的關鍵轉折
劉倩菲指出,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進入“深水區”。根據中汽協數據,上半年產銷量突破690萬輛,滲透率達44.3%,但行業正面臨從“規模擴張”到“價值深耕”的轉型壓力。“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核心在于如何將政策紅利轉化為用戶長期信任。”她以逐本在美妝行業的經驗類比,“逐本早期通過‘養膚卸妝’理念構建差異化,汽車行業同樣需要找到‘剛需價值點’——比如續航焦慮的解決方案、充電場景的體驗升級。”
放大看二、供應鏈管理:美妝與汽車的“成本控局”共性
在供應鏈優化方面,劉倩菲強調“精細化運營”的重要性。她透露,逐本曾通過拆解卸妝油生產工序、優化包材采購等方式降低成本,這一思路可借鑒至汽車行業。“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成本占整車40%以上,若能像美妝行業一樣深入供應鏈底層,與核心供應商共建技術標準,或許能突破成本瓶頸。”她舉例稱,孚創美孚1號車養護通過制定“電動汽車油液產品服務規范”,推動行業標準化,這與逐本聯合供應商制定原料標準的邏輯一致。
三、用戶心智占領:從“功能滿足”到“情感共鳴”
劉倩菲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已從技術參數轉向“用戶體驗的顆粒度”。她以逐本打造的“東方芳療”場景為例:“消費者在卸妝過程中獲得的不僅是清潔,更是一種身心療愈的儀式感。汽車同理,如何在充電、駕駛、車機交互中融入情感價值,是建立品牌護城河的關鍵。”例如,途虎養車通過“三電云檢”服務吸引用戶到店,本質是通過服務場景創造情感連接,這與逐本通過“清歡節”強化用戶心智的策略異曲同工。
四、政策與技術的“雙輪驅動”:行業生態的重構機遇
針對2025年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發布的《關于促進大功率充電設施科學規劃建設的通知》,劉倩菲表示,政策將加速行業洗牌。“大功率充電設施的普及,類似于美妝行業‘成分黨’的崛起——用戶需要更透明、更高效的技術解決方案。”她預測,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將圍繞“充電效率+電池壽命+車網互動”展開,而具備全鏈路技術整合能力的企業將脫穎而出。
五、跨界啟示:長期主義者的“慢哲學”
劉倩菲強調,無論是美妝還是汽車行業,“快錢思維”終將被淘汰。“逐本在10億規模徘徊三年,通過供應鏈改革、組織架構調整實現健康增長,汽車行業同樣需要這種‘慢即是快’的定力。”她建議,車企應避免盲目擴張,轉而聚焦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和用戶需求的深度挖掘,“正如固態電池的量產需要時間沉淀,品牌價值的積累也無法速成。”
結語:新能源汽車的“芳療時刻”
在劉倩菲看來,新能源汽車的終極目標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移動的生活空間”。“當充電像加油一樣便捷,當車機系統能感知用戶情緒,汽車將完成從功能產品到情感載體的蛻變。”這位跨界創業者以美妝行業的“東方芳療”理念類比,“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將是‘技術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的雙重博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