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夕陽灑落灘涂,一只身披黑羽、體態優雅的“黑衣隱士”悠然踱步——這不是遙遠的自然保護區,而是上海金山的生態濕地。日前,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為“鳥類大熊貓”的黑鸛首次于此現身,成為滬上遠郊生態治理的“最美見證者”。
這驚喜的一幕,被蒙山中學生物教師、民盟盟員景小軍成功捕捉,迅速引起鳥類學界廣泛關注。“這真是重大發現!具體在什么位置?太令人驚喜了!”多位鳥類專家獲悉后連連表示贊嘆。要知道,黑鸛體態優美、數量稀少,對棲息環境極其敏感,在上海地區可謂極為罕見。更有專家當即表示:“這是一條值得立刻上報的珍貴鳥訊!”
黑鸛體態優美、數量稀少,對棲息環境極為敏感,尤其偏好水質清潔、人為干擾少的濕地環境,因而被譽為“鳥中大熊貓”。據景小軍描述,這只黑鸛通體黑羽、腹部潔白,長腿呈赤褐色,在夕陽中猶如優雅的“黑衣隱士”,時而低頭覓食,時而展翅低飛,與灘涂、蘆葦共同構成一幅和諧的自然畫卷。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該區域首次迎來高保護級別的珍稀鳥類。就在今年5月,景小軍曾在同一地帶拍攝到7只黑臉琵鷺,同樣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譽為“黑面天使”。它們的連續到訪,共同指向一個積極信號:金山區域的生態環境正在發生實質性的改善。
鳥類專家分析指出,黑鸛的現身與當地濕地生態修復和水環境治理成效密切相關。近年來,金山區持續推進“鸚鵡洲濕地”等生態修復項目,不斷加強水質管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顯著提升了區域的生態服務功能。這些措施為珍稀鳥類提供了更安全的棲息環境和遷徙中轉站。
作為長期扎根生態科普教育一線的教師,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透過“科小盟”科普品牌,積極推廣生態文明教育,用鏡頭記錄下金山石化地區鳥類的生態變化,通過公眾號和視頻號平臺分享這些美輪美奐的自然瞬間,以期提升大眾的環保意識。景小軍認為,珍稀鳥類接連選擇金山作為停歇地并非偶然。“它們是用翅膀為上海的生態投下了信任的一票。”
如今,金山正成為滬上觀鳥新圣地。一場場與“羽翼嘉賓”的美麗邂逅,不僅見證上海生態文明的進步,更讓我們讀懂:守護綠水青山,方能與自然共生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