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該致動器由有機分子晶體組成,尺寸僅為微米量級,可以通過低功率激光遠場照射的方式進行供能驅動和軌跡調控,從而在光芯片上實現直行、轉彎、跨越波導運動,進一步實現對片上微結構的組裝和操控。
可重構光子集成線路是未來自適應光計算、量子信息處理和智能傳感系統的核心組件。傳統器的調控手段往往需要持續性的供能,且難以滿足實際需求。研究團隊創新性地制備出有機微晶光致動器,在405納米激光驅動下,可在多種光子芯片基底上實現精確運動。此外,通過自行搭建掃描振鏡控制系統,研究團隊實現了對光致動器運動軌跡的完全編程控制,單步運動精度達30納米,并具備前進、后退、左右轉向等多自由度運動能力。
基于此,研究團隊還首次在光子芯片上實現了對微環諧振腔共振頻率的動態、半永久性的精密調控。
據介紹,該光致動器具有低功耗、兼容性強等優勢,有望推動自適應集成光子線路、納米機器人等技術領域的發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