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帶著時代溫度與記憶的名字,是父母發自肺腑的祝福期許,是刻在生命里的家國烙印,更成為他們扎根民航崗位、守護藍天夢想的初心坐標。
他們名字相同、年齡各異,崗位經歷不同、使命初心卻一致。這個國慶節,東航的這群“國慶們”正以平凡的堅守,為自己,更為共和國慶生。
乘務員吳國慶——爺爺說“國慶的孩子要擔當”
“國慶,你要記得,是無數革命先烈的犧牲才換來了今天的安寧與繁榮。”客艙部乘務員吳國慶的童年記憶里,爺爺總愛和他講起當年在炮兵連的激情歲月。爺爺曾是炮兵連的一名老兵,為他取名“國慶”,把一份沉甸甸的家國情懷放進了其人生軌跡。
長大后,吳國慶在多地打拼。那些年,他每天清晨趕到工地與客戶溝通,深夜還在測量房屋結構、設計方案,節假日無法與家人團聚是常態。“爺爺說‘國慶的孩子要擔當’,這句話我一直記著。”
真正讓他飛向藍天、轉行成為一名東航乘務員,是兄嫂的民航故事激勵了他。“哥哥嫂子都是民航人,他們常說,看著旅客平安落地時的笑容,比什么都值。”
今年,吳國慶終于穿上乘務員制服,成為東航大家庭中的一員,還將第一次在航班上度過自己的生日。“當萬千家庭團聚之時,我和同事們堅守崗位,服務好每一位旅客的團圓之路。這種堅守,何嘗不是一種對爺爺那代人精神的傳承呢?”吳國慶說。
這個國慶,吳國慶想對遠方的父母說:“別擔心,我在藍天上和同事們一起守護著大家的歸途。”
吳國慶認為自己的名字是一份責任與榮光。往后在東航的每一天,他都會用實際行動詮釋這個名字的內涵——像爺爺守護國土一樣守護旅客安全,像慶祝國慶一樣珍視每一個平凡的日子。
機務菅國慶——用堅守為自己慶生、迎盛世華誕
“報告:繞機檢查完畢,一切正常,可以放行。”對著無線電說話的機務叫菅國慶,東航技術安徽分公司的一名員工。
這個名字,是父母懷著對共和國的深情取的。菅國慶記得父母總說,改革開放讓他們這代人過上了好日子,要把這份感恩刻進他的名字里。
十年前剛當上機務時,師傅拍著菅國慶的肩膀笑道:“國慶啊,你這名字起得好,注定是要為‘大家’過生日的。”那時他還不懂,直到他在機坪上度過了一個個國慶節,看著航班載著旅客沖上云霄,他才漸漸明白——有些慶祝不必在熱鬧里,而可以在默默的守護中。他過生日的慶祝方式之一,就是守護大家的團圓。
“國慶”這個名字對菅國慶而言,是一份使命,培養出他負責任的態度。一次雨夜,航后檢查時,他發現機頭雷達罩上有個頑固的黑點。他心頭一緊,前幾天剛下過雷暴,萬一有問題怎么辦?盡管敲擊聲聽起來正常,他還是堅持架梯爬上去,和同事一起拆開雷達罩檢查。直到確認毫發無傷,緊繃的神經才終于放松下來。“別人說我太較真,但我知道,這較真背后,守護著千萬個家庭。”
國慶節,菅國慶給家里打了電話。母親一句“生日快樂”讓他沒忍住淚水。“我在機坪上守護藍天,媽媽在遠方守護我。這個國慶,我想用每一次嚴謹的檢查為共和國慶生,也向媽媽報平安。”
機組保障車駕駛員吳國慶——緊握方向盤,走穩安全路
“今年國慶,是我和共和國一起度過的第52個生日啦。”綜管部/采管部虹橋機組車隊的駕駛員吳國慶手握方向盤笑著說。自2019年進入東航以來,他一直從事機坪特種車輛、機組保障車輛駕駛工作。
在吳國慶心里,“國慶”不僅是父母賦予的名字,更是與共和國緊密相連的“身份印記”。小時候,他總纏著父親講建國初期的故事,聽父親說“你是生在國慶節、長在紅旗下的人”。如今,這份認知深深融進了他駕駛車輛的每一個動作里。
成為機組保障車駕駛員后,吳國慶將這份使命感與崗位職責結合,“我的名字連著共和國生日,我的方向盤就得緊跟國家發展的方向”。
今年國慶節,吳國慶還是一如既往堅守在崗位上。“迎來共和國76周年華誕,我能做的就是握緊方向盤,把每一位空勤人員安全準時送達,讓他們安心執飛航班。”
再平凡的崗位,也能熠熠生輝。方向盤轉過一圈又一圈,載著晨光、載著星光,也載著吳國慶對共和國的祝福——“只要還能開,我就繼續守著這方向盤。”
乘務員殷國慶——客艙里的“迎國慶”,于細節處見精神
“我出生在9月30日,第二天就是國慶節。我姓‘殷’,諧音‘迎’,合起來就是‘迎國慶’。”每次介紹自己,來自西北分公司的乘務員殷國慶眼里都藏著滿滿的笑意。
2023年10月,殷國慶加入東航,如今已累計飛行1500小時。剛入職參加“帶飛”時,他總怕做得不好,“前輩們教我,客艙服務不是簡單的遞水送餐,而是要把溫暖放進細節里。”慢慢地,他學會了觀察旅客的需求,常和同事們一起琢磨怎么把航班服務做得更到位、更貼心,也慢慢讀懂了“民航服務無小事”的深刻內涵。
因為工作,殷國慶很少能回江蘇老家陪父母過節,但讓他暖心的是,在東航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公司常常會組織各類文娛活動,每逢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日,公司的慰問活動從不缺席。我也會經常給爸媽打電話聊聊工作中的事情,讓遠在老家的他們少些牽掛。”
前不久觀看大閱兵直播,讓殷國慶心潮澎湃:“感到特別自豪。”國慶節,看著一架架飛機在藍天白云間起落,他心中的使命感便愈發強烈。
安全員張國慶——從火箭軍戰士到藍天衛士,為人民服務初心不改
空保部的張國慶,經過應聘、航空安全員初任培訓、崗前培訓,即將成為一名航空安全員。
“十月一日出生,所以我叫‘國慶’?”小時候,張國慶總這樣問父母。長大后穿上軍裝,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他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名字后面蘊含著的父母對祖國的熱愛。
兩年軍旅生涯,“保家衛國”成了張國慶的信仰。退伍時,看到東航航空安全員的招聘信息,他立即想到——“守護藍天安全,這不就是另一種‘保家衛國’嗎?”
參加入職培訓時,張國慶格外認真,每一次體能訓練、每一次登機巡邏、每一秒警覺值守都拼盡全力,對航空安全員的職責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穿軍裝,但肩上的擔當從未卸下。“在萬米高空,我將以另一種方式站崗,用嚴謹與忠誠守護好空中防線。”正如他在部隊時常聽到的那句話:“關鍵時刻拉得出、打得贏”,他也將以此為標準,通過實習帶飛、日常訓練和綜合演練,不斷突破自我、彌補短板,提升專業素養與應急處突能力。
這個國慶節,他想說:“吾名國慶,與國同慶。我會以藍天為崗,用忠誠與擔當守護每一次起降,做不負時代的藍天衛士。”
東航“國慶”們的故事還在繼續。他們在客艙里忙碌,在機坪上檢查,在駕駛室專注前行……以節日里的堅守為共和國華誕慶生。而在東航,還有無數像他們一樣的人,名字里沒有“國慶”,卻同樣把對祖國的熱愛融進工作中、職責里,在平凡的崗位發光發熱。
標簽: